2025-2026赛季 CREATE 美公赛 (C.R.C.)CREATE X-I 创无限 赛事规则
一、团队要求
1.参赛组别:小学低年级组(1-3年级)、小学高年级组(4-6 年级)、初中组、高中组(含中专、职高)。
2.参赛人数:2人/队伍。
3.指导教师:1人(可空缺)。
4.每人限参加 1 个赛项、1 支队伍。
组别确定: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 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。
二、竞赛主题
未来餐厅、未来家居、未来医院、未来交通任选其一。
三、竞赛环境
1.参赛选手自备竞赛用笔记本电脑,并保证比赛时笔记本电脑电 量充足(可自备移动充电设备)。
2.禁带设备:U 盘、手机、对讲机、平板电脑、带通信或存储功 能的手表(环)等。
四、作品要求
1.结合主题进行非概念作品原创,重点突出作品所表达的科学知 识和理念。
2.作品所使用的传感器数量不限,须为目前已量产且安全的传感 器。
3.编程语言不限,图形化、Python、C++等均可。
4.作品实物尺寸不超过长50cm×宽30cm×高30cm,重量不超过 5kg。
5.作品提交
(1)创意说明:内容包括创意构思、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、创 新与实用价值等;完整作品实物图、组装过程图等多角度照片(沙盘 类作品至少1张全景俯拍照片);选手本人完整作品实物功能展示讲 解视频(同期声一镜到底,不得进行后期剪辑,画面清晰稳定,全景、 细节、交互画面均须体现);PPT格式,大小限300M以内。
(2)程序源码:须提供程序源代码文件,打包压缩为ZIP格式。
(3)研究报告:内容须围绕作品实物进行撰写,小学低年级组 和小学高年级组均不少于 500 字、初中组不少于 1000 字、高中组不 少于 2000 字;DOC 格式,版式见附件。
五、评比标准
1.选拔赛
指标 | 描述 | 分值 |
主题性 | 符合主题要求,积极向上。 | 10 分 |
科普性 | 整体设计符合科学原理及规律,能够体现出相应的 科学知识且具有一定的普及性。 | 10 分 |
创新性 | 结构设计巧妙、设计思路新颖、创意独特。 | 20 分 |
技术性 | 运用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3D 打印等技术。 | 15 分 |
实用性 | 具备一定的应用场景实用价值和功能体现。 | 15 分 |
美观性 | 设计具有美感。 | 10 分 |
研究报告 | 内容完整、规范,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。 | 20 分 |
2.全国决赛
指标 | 描述 | 分值 | |
展示答辩 | 主题性 | 符合主题要求,积极向上。 | 10 分 |
科普性 | 整体设计符合科学原理及规律,能够体现出 相应的科学知识且具有一定的普及性。 | 10 分 | |
创新性 | 结构设计巧妙、设计思路新颖、创意独特。 | 20 分 | |
技术性 | 运用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3D 打印等技术。 | 15 分 | |
实用性 | 具备一定的应用场景实用价值和功能体现。 | 15 分 | |
美观性 | 设计具有美感。 | 10 分 | |
展示答辩 | 展示内容完整清晰,回答问题精准流畅。 | 20 分 | |
研究报告 | 内容表述 | 完整、规范、详实。 | 10 分 |
问题提出 | 相关、明确、科学、贴合社会、有探究价值。 | 30 分 | |
问题分析 | 全面精准、逻辑清晰、有理有据、方法科学。 | 30 分 | |
问题解决 | 针对、充分、有效。 | 30 分 |
成绩权重 | 小学低年级组 | 小学高年级组 | 初中组 | 高中组 |
展示答辩 | 90% | 80% | 70% | 60% |
研究报告 | 10% | 20% | 30% | 40% |
六、不予评奖
1.取消比赛资格:参赛选手重复或虚假报名,找他人替赛或替他 人比赛,迟到 15 分钟以上,未全部到场比赛。
2.参赛选手比赛成绩为零分。
3.参赛选手被投诉且成立。
4.参赛选手不听从裁判(评委)依据竞赛规则所作出的正确指示。
5.参赛选手比赛过程中与其他人员沟通须本人独立完成的比赛 内容。
6.参赛作品不符合第五项“作品要求 ”。
七、相关说明
1.参赛选手可同校组队参赛,亦可地级市内跨校组队参赛;不得 跨省、跨地级市组队报名参赛。
2.参赛作品须为原创,作品内容健康向上,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, 不得剽窃、抄袭、顶替他人作品,如因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,其法律 责任由参赛选手本人承担,并取消选手的参赛资格和获奖资格。所有 作品一经参赛,即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拥有对其作品的使用 权,同意组委会以任何形式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。
3.每位通过认证的指导教师同赛项限指导不超过 9 支队伍。
4.本规则是实施裁判工作的依据,在竞赛过程中裁判(评委) 有最终裁定权。凡是规则中没有说明的事项由裁判组决定。
2025-2026赛季 CREATE 美公赛 (C.R.C.)CREATE DRONE-所向披靡 赛事规则
一、比赛概要
1.比赛组别
1.1 小高组:参赛选手须为 2025 年 9 月前小学四、五、六年级 学段在册学生。
1.2 初中组:参赛选手须为 2025 年 9 月前初中学段在册学生。
1.3 高中组:参赛选手须为 2025 年 9 月前高中学段在册学生。
2.比赛方式
小高组、初中组、高中组组别:随机 4 支队伍,两两组合成红、 蓝联队,两支联队完成对抗赛,记录该场比赛胜负。队伍:每支队伍 由 2-6 人组成。
3.比赛时间
小高组、初中组、高中组组别:比赛时长 2 分 20 秒,其中单机飞 行时长 20 秒,对抗赛时长 2 分钟。
二、赛事说明

图1

图2

图3

左为图4,右为图5

图6
1、实际场地地图如图 1 所示,完整场地尺寸:600cm*600cm; 场地中,金属框架范围内为核心区,尺寸:300cm*300cm*200cm
2 、图 1 中,铝制框架范围内,为场地核心区,以中心红蓝 线分隔,如图 2 所示,分为左侧红方核心区 300cm*150cm*200cm 和右侧蓝方核心区 300cm*150cm*200cm。
3 、联盟桶位于核心区顶部靠近停机坪一侧的角上。通过无 人机撞击,使其坠落在核心区中。
迷宫及橙球初始状态如图 3 所示。
4 、图 4 、图 5 为红、蓝方迷宫,橙色实心圆为场地道具橙 球,直径 6cm。
5 、如图6 所示在停机坪一侧的核心区,红蓝方核心区各有 一个 30cm 长的杆,此处为绳梯回收任务区。金属杆及绳子离地 100cm ,操控手需通过操控无人机,使绳子末端离开地面,即视 为绳梯回收任务完成。
6 、场地材质为 600cm*600cm 的喷绘布。
7、地图表面为附着非纯色地图(无定位功能,如图 1 所示)。
8 、挑战赛中,队伍不可放置任何元素在比赛场地中,包括 识别卡等。
9 、挑战赛中,队伍不可损坏任何场地元素,包括不限于绳 梯、红、蓝联盟球、联盟桶、黄球等元素。
三、比赛规则
每位选手限参加一个赛项、一支赛队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,一 经发现或被举报,将被取消比赛资格。未在竞赛时间内参加比赛则 视为弃权。
本规则是实施裁判工作的依据,在竞赛过程中裁判有最终裁定权。 凡是规则中没有说明的事项均由裁判组决定。
1. 小高组、初中组、高中组组别
(1)基本规则
联队:两个随机匹配的队伍,在一场比赛中一起完成比赛任务。
上场人数:对于每场比赛,参赛队伍应包括两名操控手。操控手 可以根据比赛情况进行调整。
无人机单机飞行:每场比赛的前 20 秒,在此期间,每个联队只能 启动 1 台无人机,完成绳梯回收任务。
操控手站位区:操控手在比赛中站立的指定区域。
竞赛时间:2 分 20 秒,包括 20 秒的无人机单机飞行和 2 分钟的 对抗赛。
机器人起始区:每个团队都可以按照当年的比赛规则,将他们的 机器人放置在指定的场地区域。
剩余时间奖励:当所有强制任务得到补充和远程任务返回地垫时, 时钟剩余的秒数。
禁止操控手故意与任何比赛元素(比赛外置元素除外)或场地道 具接触。
在比赛中,无人机、机器人只能由操控手远程操作。
无人机、机器人不得在比赛中有意分离部件或在比赛结束后遗留 零件在赛场上。多次违规可能导致取消整个比赛的资格。
无人机、机器人设计需要满足机器人在停止运行时,裁判可以轻 松拿出得分元素的要求。
场公差可能+/-25mm 。团队必须相应地设计他们的无人机、机器 人。
(2)比赛流程
赛前准备
准备上场时,选手携带本队无人机、机器人,在引导员带领下进 入比赛区。在规定时间内未到场的参赛队将被视为本场竞赛弃权。
上场的选手,站立在本队场地边线附近。裁判在 1 分钟内对参赛 无人机、机器人再次检录确认。不符合要求的无人机、机器人,如果 在 1 分钟内不能完成无人机、机器人规格调整,裁判有权终止参赛队 参加本场比赛,该场比赛得零分。
选手将自己的无人机、机器人放入启动区。
启动
单机飞行:每场比赛的前 20 秒,在此期间,每个联队只允许启动1 台无人机,尝试完成绳梯回收任务。
对抗赛:单机飞行结束后,队伍等待裁判统计完分数。所有队伍 确认结果无误后,开始 2 分钟手动赛。
比赛结束
每场对抗赛时间为 2 分钟。
参赛队在完成计划内任务后,如不准备继续比赛,两名选手可一 起向裁判喊出“ 提前结束比赛”,裁判据此停止计时,结束比赛;否则, 等待裁判的终场指令。
裁判发出终场指令之际,参赛选手应立即放下遥控器,停止控制 无人机、机器人,结束比赛。
比赛结束 5 分钟内,裁判将记分结果告知参赛选手,所有参赛选 手同时签字确认比赛结果。参赛选手有权利现场申述裁判记分操作中 可能的误记,如有争议应提请裁判长仲裁。
(3)计分规则
比赛任务:
资格赛 | 决赛 | ||
任务 | 任务描述 | 得分 | 得分 |
绳梯回收(单机 飞行) | 比赛前 20 秒完成绳梯回收任务 | 20 分 | 20 分 |
绳梯回收 | 完成 | 25 分 | 25 分 |
联盟桶放置任务 | 联盟桶从核心区顶部移除,并落在己方核心 区中 | 15 分 | 15 分 |
橙球任务 1 | 橙球在己方核心区中 | 1 分/个 | 1 分/个 |
橙球任务 2 | 橙球在己方地面机器人起始区 | 2 分/个 | 2 分/个 |
橙球任务 3 | 橙球在己方联盟桶中(联盟桶需保持直立且 桶口向上的状态) | 5 分/个 | 5 分/个 |
橙球任务4 | 核心区中,己方区域橙球数量更多 | 10 分 | 10 分 |
降落任务 1 | 1 架无人机降落在己方停机坪上 | 15 分 | 15 分 |
降落任务 2 | 1 架无人机降落在己方地面机器人上,且地 面机器人保持在己方核心区内 | 25 分 | 25 分 |
双倍奖励 1 | 将黄球从己方核心区中移除 | 所有己方联盟的橙球分数乘以 2 | 所有己方联盟的橙球分数乘以 2 |
双倍奖励 2 | 联盟球移至联盟圈中 | 己方联盟总分乘以 2 | 己方联盟总分乘以 2 |
时间奖励:
资格赛 | 决赛 | ||
任务 | 任务描述 | 得分 | 得分 |
迷宫任务 | 3 颗橙球离开迷宫,且转移至核 心区中 | 4 项任务完成后,可以提前结束比赛,剩余时间 1 分/秒作 为奖励分赋加给己方联盟,最多不超 过 60 分 | 4 项任务完成后,可以提前结束比赛,剩余时间 1 分/秒作 为奖励分赋加给己方联盟,最多不超 过 90 分 |
绳梯回收 | 无人机完成绳梯回收任务 | ||
联盟桶任务 | 联盟桶离开初始状态位置 | ||
降落任务 | 1 架无人机降落在己方停机坪 上 |
违规处罚:
资格赛 | 决赛 | ||
违规 | 违规动作描述 | 扣分 | 扣分 |
1 | 提前启动地面机器人或无人机 | 10 分/次 | 20 分/次 |
2 | 未完成所有时间奖励任务申请提前结束比赛 | 15 分 | 30 分 |
3 | 投掷或发射橙球 | 10 分/次 | 无处罚 |
4 | 延时停止操控地面机器人或无人机 | 5 分/次 | 15 分/次 |
(4)安全规则
(1)任何时候,如果机器人的运行或赛队的行为有悖于安全或对 场地元素造成损坏,主裁判可判定违规赛队罚停甚至取消资格。该机 器人再次进入场地前必须重新验机。
(2)在参与活动完成任务的整体过程中,任何时候都要切记安全 第一,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。
(3)尊重个人
· 在比赛过程中,所有赛队都应具备可敬和专业的言行。如果一 支赛队(包括场上、场下所有学生或与该队相关的任何成人)对竞赛 工作人员、志愿者或其他参赛者有不尊重或不文明的行为,就可能根 据其严重程度,被取消该局或后续赛局、甚至整个赛事的资格。
(4)机器人安全
· 赛队对机器人的设计搭建须符合技术规范部分的要求。
· 机器人不可有主动分离零部件(发射、弹射等)的动作。
· 裁判有权拒绝危险的机器人进入赛场进行比赛。裁判有权依据 机器人危险程度判断是否取消赛队全场比赛资格。
· 在使用工具(螺丝刀、锋利刀具)等危险物品时需注意安全并 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使用。
(5)比赛中,赛队不可有按压赛台,破坏场地道具等危险动作。
(5)验机规则
无人机验机规则
机型:四轴飞行器
轴距:不大于 260mm
电机类型:空心杯电机
起飞重量:≤250g(含保护罩和电池)
飞行安全保护设计:至少具有半包围结构保护罩
定位方案:图像识别
电池类型:锂电池,1S ,额定电压 3.8V ,容量≤1200mAh
机器人验机规则
机 器 人 初 始 结 构 尺 寸 ( 长 、 宽 、 高 ) 不 得 超 出 : 360mm×360mm×390mm ,比赛开始后,机器人展开高度无限制。
控制器:机器人只允许使用一块主板。
电机:每台机器人只允许使用不超过 8 个电机。
机器人的设计,必须使场地元素能在赛后无需通电或遥控的情况 下,从其任意夹持装置中轻松取出。